网络科技便利了人类的生活,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购物、缴费、点外卖……,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网络上解决,毫不夸张的说:有的人可以没有朋友,但是不能没有网络。
然而,网络上却又充斥着各种骗局和虚假信息,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骗得丢人又丢财。你以为自己捐款献爱心,结果被卷钱跑路;你以为进了炒股必胜群,结果除了你剩余数十人都是“托”;你以为遇见了一个“仙女”,也许那是个“抠脚大叔”,你以为遇见了一群美女,而实际上她们却是同一个人“扮演”的……,这就是充满“魔幻”色彩的网络现实。
青岛的张先生就因一段网络“艳遇”而被骗走钱财多达数百万元,至此,他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网络骗局。
4月初,青岛市民张先生匆匆来到虎山路派出所报警,称自己可能遇到了诈骗团伙,民警详细询问后了解到,张先生平时喜欢刷直播,去年关注了一个百万粉丝的网红,并加入粉丝群。在聊天中,粉丝群群主自称是李某,自己正在北京读大学,因为有艺术特长,所以注册了一个视频账号,经常在里面发布自己跳舞的视频。张先生见视频中的女孩长相清秀,渐生好感,有意和对方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在粉丝群频繁互动,最终添加了微信好友。
由于张先生事业有成,经济基础较好,刚添加好友就向对方展示自己雄厚的财力,不久便讨得李某芳心。随后的日子里,张先生通过李某认识了她的九个“闺蜜”,通过李某的“闺蜜”了解她更多的日常生活。
最近,李某及其“闺蜜”相继以父母住院、自己生病、借“校园贷”还钱为由找张先生借钱。
起初,张先生对李某及其“闺蜜”的身份深信不疑,无论借多少钱都毫不犹豫地打给她们。但渐渐的,张先生发现对方毫无节制,找自己索要更多的钱。结合当前公安机关开展的反诈宣传,张先生越发地怀疑自己遇到了诈骗团伙,便到派出所报警。
为尽快查明事实,李沧分局刑警大队七中队会同虎山路派出所成立专案组,联合开展调查。
在梳理资金去向时,专案组民警发现,这十人中,只有李某和闺蜜仝某有银行卡,给闺蜜王某的钱都打给了她的叔叔张某;周某和叶某没有银行卡,张先生将自己的两张银行卡分别寄给她们,并往这两张银行卡里打钱。就在此时,受害人张先生再次向民警提供关键线索,寄给周某和叶某的两张银行卡明细显示,分别在滨州某ATM机提取现金。
确定资金去向后,为避免打草惊蛇,民警先到滨州取款的ATM机调取现场监控。民警发现,提取现金的并非女大学生,而是一名30多岁的男子。
在进一步落实身份后,民警发现,这名取现金的男子与王某的叔叔张某为同一人。随着调查的深入,民警惊奇地发现,李某的闺蜜仝某也并非女大学生,而是一名50多岁的女子,她正是张某的母亲。所有证据指明,张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为破解其中的疑团,民警来到工作的单位找到他。见到青岛来的民警后,张某显得极为慌张,语无伦次,在民警一步步追问下,终于吐露实情,承认自己诈骗张先生数百万现金的事实——与张先生聊天的十名女大学生,都是张某一人扮演。
张某供述,2018年的时候,他发现短视频席卷全球,发布一个短视频可以带来很大的浏览量,便开始运营该账号,专门发布女艺术生的日常、表演、艺考等信息,并通过拍摄视频结识了提供素材的女大学生李某。
为方便运营,张某便与李某商量,通过李某的身份注册账号,并办理一张银行卡。经过四年来的精心运营,这个账号也收获百万粉丝。2022年5月前后,张先生关注账号并来到粉丝群,张某发现其字里行间透露着爱慕之意,便添加微信好友,本想骗取张先生几百元红包,却没想到张先生出手阔绰,当即给他转了数万元。
张某被这突如其来的转账砸昏了头,此时他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既然张先生这么阔绰,为什么不从他身上多骗取点钱财呢?随后,张某便开始布局,答应做张先生的女朋友,并先后将自己的“闺蜜”9人介绍给他认识,并通过不断变换身份与张先生聊天,相互证实,骗取其信任,待时机成熟,再以父母住院、自己生病、借“校园贷”还钱等各种理由向张先生借钱,前前后后向其索要460多万元。
网络科技确实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同时又充满了各种陷阱,网络交友时尤其需要谨慎。当一个自己根本没有见过面的网络“好友”向你开口借钱时,首先应该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你会借钱给一个陌生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