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反诈要来了

2021-10-19 10月18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记者会上,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据很大比重,一些群众的看病钱、养老钱、上学钱被诈骗分子席卷一空,已经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据悉,草案支持研发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技术措施。规定金融、通信、互联网等领域涉诈异常情形的监测、识别和处置,包括高风险电话卡、异常金融账户和可疑交易、异常互联网账号等,规定相应救济渠道;规定金融、通信、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统筹推进相关跨行业、企业的统一监测系统建设,推进涉诈样本信息数据共享;要求互联网企业移送监测发现的嫌疑线索。

臧铁伟进一步介绍,草案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规定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基本原则。二是,完善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有关基础管理制度。三是,建立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技术措施,统筹推进跨行业、企业统一监测系统建设,为利用大数据反诈提供制度支持。四是,加强对涉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五是,加强其他有关防范措施建设。六是,明确法律责任,加大惩处力度。

关于制定本法的基本考虑,臧铁伟介绍说,一是,立足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依法治理,侧重前端防范。二是,从小切口入手,对关键环节、主要制度作出规定。三是,急用先行,与相关立法相互配套、共同推进。

据了解,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的受骗人群主要包括四大类:大学生、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及农村地区人群。在绝大部分受骗人中,贪小便宜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因素;此外,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也是不法分子常用的套路。


有运营商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法分子还“与时俱进”,利用新型犯罪手段实施诈骗。比如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姓名、职务、社会关系等信息,再利用贪婪、威胁、同情等社会工程学原理实施诈骗;或是利用伪基站和钓鱼网站,增强诈骗脚本的迷惑性。如现在不法分子普遍使用GoIP(虚拟拨号)、猫池(可以同时接受多个用户拨号连接的设备,通常被骗子用来同步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寻找诈骗目标)、多卡宝等非法智能插卡集群设备,实现电信诈骗。

不过近年来,有关部门也在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如2020年10月开始,公安部会同工信部、人民银行、最高法、最高检和三大电信运营商联合开展“断卡”行动。如2021年年初“国家反诈中心”App(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合成作战平台)就已经正式上线,苹果、安卓手机均可以在应用商店搜索下载。

根据工信部官网信息,自今年5月以来,首批依法关停公安机关通报的涉案电话卡6055张,处置涉案关联互联网账号18552个,组织对1536.17万张“睡眠卡”等高风险电话卡进行了二次实人认证和处置,有力打击了各类违规办卡、养卡屯号行为。近期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立案数据环比下降了14.3%,案件持续高发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