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答政协委员:将加快推动多灾种和灾害链预警网建设
2022-10-20
应急管理部网站近日发布的《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908号(资源环境类067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函》),公布了应急管理部经商国家发改委答复全国政协委员田向利所提《关于集约化建设和完善我国自然灾害预警体系的提案》的具体内容。
应急管理部在《答复函》中指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灾害预警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关键环节,对于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建设,从多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随后,应急管理部具体介绍了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一)推进集约化建设灾害预警基础设施。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要集约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优化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布局,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网络。国家发改委编制印发《“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提出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的公共安全协同治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公共安全数据共享,深化应急管理、公共卫生安全、交通运输安全等系统应用,推进生物安全、重大疫情防控、能源安全、水旱灾害防御、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粮食和物资储备、城市运行保障等系统协同建设,提升风险监测预测、预警信息发布、应急通信保障等支撑能力。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印发了《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将应急广播“村村响”建设纳入应急管理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应急广播体系。
(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灾害预警能力建设。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实施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改造项目,积极吸纳了一批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参与项目建设,提升我国重特大灾害和多灾种、灾害链综合预警科技水平。中国地震局高度重视与社会力量合作,组织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挂牌成立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共同开展观测站网资源整合和发布渠道建设,并与华为、腾讯、铁塔等公司合作开展地震预警软硬件系统建设,目前已在京津冀、四川、云南和福建等地实现对社会服务,近年来在云南漾濞6.4级、四川芦山6.1级、四川马尔康6.0级等地震发生后多次成功发布预警信息,取得较好减灾实效。
(三)完善灾害预警信息多渠道靶向发布体系。国家减灾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部署加强多部门共用、多灾种综合、多手段融合、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贯通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精准度。应急管理部会同中国气象局印发《关于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的意见》,对强化暴雨、台风、强对流天气等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提出要求;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应急服务平台、应急广播等多手段拓宽预警传播渠道,突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探索解决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难题。中国地震局依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施加强与行业部门合作,着力打造由专用终端与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发布渠道组成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实现全国重点地区地震预警信息全覆盖。
(四)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应急管理部积极推动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计划,深入组织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推进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应急管理部及有关部门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小学、社区等重点区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据统计,2021年仅央视新闻频道滚动播出安全提示字幕达480余次,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等媒体发布应急科普产品1860篇次。
下一步工作,应急管理部在上述《答复函》中指出,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委员提出的宝贵建议,继续做好集约化建设和完善自然灾害预警体系有关工作。
一是推动信息化统筹集约发展,加强灾害预警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协调推进灾害预警业务单位跨领域合作,提升智能网格预报预警能力水平。
二是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重大专项工程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改造项目实施。
三是吸收四川等地好的经验做法,加快推动多灾种和灾害链预警网建设,建立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和灾害预警体系,力争2025年灾害事故多发易发区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95%以上。
四是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短临预报和精准预警,加大预报预警在中小学校、社区等人口密集区和重大工程中的应用,提高防灾避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