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法律专家郭译仁教授接受人民日报环球网采访

2022-11-23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金融街,正式名称为北京市金融产业功能区,南起长安街的复兴门内大街,北至阜成门内大街西自二环路,东临太平桥大街,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600米,规划区总占地面积103公顷,新建建筑面积300多万平方米。

作为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全国性金融行业协会、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和重要金融机构总部聚集地,金融街在2022年也迎来了建设与发展的第30个年头。数据显示,北京金融街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聚集 “一行两会一局”等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15家金融行业协会、全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总部。金融业是西城区的主导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 9.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9.9%。各类金融机构 1900余家,资产规模达到 125.4万亿元,占全国金融资产规模三分之一。



与此相伴的是,创立于2012年的金融街论坛也迎来了2022年度年会,这也是金融街论坛年会成功举办的第十届。自2020年起金融街论坛年会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被纳入北京市“两区”“三平台”战略部署,成为国家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西城区展示其营商环境提升成果的重要平台。

金融街已成为西城区的“金名片”

民盟法律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副院长郭译仁,曾担任过第十三届北京西城政协委员,他对于金融街在北京市西城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有着更多理解,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位于北京西城的金融街,中央监管机构和众多金融机构的集中分布在此,举世瞩目。金融街30年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金融街一度成为中国与内地、中国与世界金融交易的风向标。中央金融监管政策从这里发出,不少金融机构的设立形成了总部金融经济,对中国乃至世界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2022年9月,北京市西城区委常委、副区长聂杰英在召开的北京“两区”建设金融领域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西城区明确了以“产业+园区”全面布局、“项目+企业”全面落地、“品牌+品质”全面提升为架构的开放发展顶层设计,提出了以金融、金融科技、资产管理、数字经济为主的“四+N”产业开放发展体系,构建了“金融街+金科新区”的“双核”园区开放布局,区域开放发展的路径进一步清晰。

随后在11月21日举办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暨全球金融科技大会平行论坛:数字新基建”上,聂杰英则介绍到,西城区正在推动数字新基建持续赋能金融科技发展,赋能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并表示西城区将以新基建发展为契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探索核心区金融和科技双轮驱动发展的西城模式。

聂杰英还具体介绍:“将依托北京证券交易所,聚集优质金融资源,优化产业生态,和区域金融服务生态,将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主阵地,助推其探索发展与中小企业投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市场,建立培育培训资金奖励、平台搭建、人才服务等配套政策支撑体系,与合作对接机制,吸引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数字经济企业落地西城,并在北交所上市融资。”

郭译仁认为,北京西城区是中央行政核心区,金融街更是早已成为西城的品牌形象代表,甚至是西城区的一张“金名片”,这让西城区在发展金融业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同时西城金融业发展,也势必能够带动其它区的经济发展。

用法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法治和营商环境的关系,就用法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出明确要求,这对深刻认识法治的价值、深刻认识营商环境的培育路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金融治理同样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实现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必须构筑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包括健全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完善金融司法、加强金融法律服务等各领域、各环节。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金融业的风险防范和化解离不开法律服务业的全力支撑。

长期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职能定位,持续加强法律服务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和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1年7月,北京市司法局和市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关于改革优化法律服务业发展环境若干措施》,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开拓市场、加大法律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等一揽子措施,助力首都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22日,由北京金融法院作为承办单位的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治理体系与金融稳定”成功举办,多位与会人士从多角度阐述了法治对于金融市场的引导规范作用、对于金融风险防范的保障作用以及对于金融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与会的多位金融管理部门相关人士也分享了金融立法方面的最新实践。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燕瑛在致辞中也表示,加强金融创新与改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法治营商环境;优化金融法治营商环境有利于提升地区竞争力,有利于吸引聚集金融发展要素,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作为民盟法律专家,郭译仁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也进一步提出建议,要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倾听商家心声,坚持以人为本、以商为本,制订符合法律、市场规律的营商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西城区持续在行动

西城区立足优化营商环境,也一直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坚持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以企业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出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西城经验”,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西城区发展改革委还通过建立健全西城区优化营商环境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抓好政策引领,研究解决提升行政效能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问题,围绕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发展环境、政务环境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相继牵头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北京市西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及《北京市西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等系列引领性文件,形成“1+N”营商环境政策引领体系。

2022年初还制定了《西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方案》,灵活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多媒体平台,面向企业沟通解读和窗口人员培训,扩大政策知晓覆盖面。引导各单位开展宣传培训累计近600次,覆盖70余万人。

2022年5月,为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又制定出台《西城区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方案》,配套提出166项清单任务,与西城区现有营商环境引领政策形成多维互补,全面构建以“告知承诺”为基础的审批制度、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制度、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制度,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案例。

在2022年7月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管理委员会、全国股转系统北京证券交易所金融街服务基地、北京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 “ 走进专精特新 助力创新发展” 活动上,聂杰英还介绍到,围绕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发展环境、政务环境,西城区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为企业提供公开、透明、优质的政务服务,充分发挥西城教育高地、医疗高地、文化高地等资源优势,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发挥“双管家”“小分队”服务优势,加快落实“服务包”,为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的贴心服务。

对此郭译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近年来,西城区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形成的‘1+N’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大大改善了营商环境,广大客商交口称赞,有口皆碑。”